新能源汽车展

新能源汽车展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供不应求

 时 间:2024-08-17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4》报告的主标题是“让更多人用得起电动车”。实现这一愿景的必要条件是要保证有意愿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用得起。2023年,全球共售出了近1400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幅高达35%,占到汽车总销量的近五分之一。按照市场分布,中国占比将近60%,欧洲略低于25%,美国占比10%。事实上,按照新车占比计算,2023年中国的新车有三分之一是电动车,欧洲和美国的占比分别为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作为传统的重要汽车市场,欧洲电动汽车增长的空间不小。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甚至早于燃油车,但受制于石油石化全球网络的发展和电池技术的制约,长期以来基本处于起步即停滞的状态。在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后,减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成为各方关注和行动的重点。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先锋,欧盟制订了详细且具有雄心的绿色转型目标,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降低5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需要在经济社会的所有领域采取行动,而汽车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作为燃油车的重要生产地,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处于供给主导的状态,在发展纯电和混合动力汽车上进展缓慢。在对市场方向有决定权的背景下,欧洲老牌汽车厂商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如何提高燃油车的发动机性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外观,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并不愿意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与自己的产品竞争。解决这种供需矛盾需要在供给一侧作出改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较快。借助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优势,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不仅崭露头角,而且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有着生产流程相对简化、厂商与消费者互动频繁、产品升级迭代周期短等优势,但也与用车环境及成本有着较大关系。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也有着密切关系。在充电网络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大幅下降,消费者体验明显改善。 
 
  新能源产业并不仅是使用能源的差异,还需要广泛的软硬发展条件。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既要有技术创新,又要有强大的生产和服务配套能力。作为传统汽车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汽车产业体系完整,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基础。动力电池、储能、车联网等围绕新能源汽车所形成的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各方参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吸引了外资汽车品牌在华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一段时间以来,欧美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断渲染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宣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销导致市场扭曲,损害他国经济。欧盟已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谈时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作出回应。他强调,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依旧处于初期,需要创新要素的持续投入。但在商业活动中,创新者往往意味着面临更高的风险,有理由期待更高的收益和回报作为补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勇于打破传统的汽车发展理念束缚,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持续改进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舒适度,增加其续航和应对各类复杂路况、天气的能力。这些创新被消费者看到,在欧洲车展上赢得了参观者的尊重和喜爱。同时,来自规模市场的反馈又进一步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进程。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响应和相应的改进变得越来越常见。消费者话语权的增强,展现出需求改变供需关系的力量。 
 
在欧洲,受居民收入影响及新能源汽车消费体验低于预期,电动汽车市场存在消费不足的现象。同时,欧洲国家间的发展依然存在差距,根据细分市场调整电动汽车的产品性能,对汽车生产厂商充满挑战。欧洲国家对于供应链的断裂有着切实的担忧,为了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许多企业将库存管理策略的最优目标从零库存修改为适当冗余和可持续。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要实现稳定供应需要作出不少努力。 
 
  为满足市场需求,供应渠道的多元化是可行的模式,而中国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展现出了保障供给的可能性。与其他地区相比,欧盟在绿色环保、产品化学物质含量、隐私保护等诸多方面有着很高标准。不少中国汽车厂商遵守欧盟严格的环境保护和产品性能等要求,合规进入欧盟市场,充分显示出中国企业的实力,也为进出口双方创造了重要的利益联系纽带。 
 
  为更有效地实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欧洲国家应该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服务提供商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考虑收益与风险。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企业会根据供需关系预判需求,进行原料采购和生产安排。尽管由于技术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新能源汽车响应市场和生产的速度可能更快,但对于需求的把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收益。 
 
  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坚持开放并遵守国际规则。如果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市场供需对接的效率,减少信息传递的延时或错误,将有助于减少市场错判的风险。欧洲可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鼓励和保护创新发展动力,促进中欧之间相关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减少政府行为对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影响,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中欧之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协同发展空间。
 
                                                                                                                                                                                                                           来源:今日中国